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龐遠飛 黃迎秋)近日,永順縣運用矛盾糾紛化解“三二一”工作法,縣、鄉、村三級齊發力、用真情化解一起叔侄矛盾糾紛。
三次初級調解,社區干部齊上陣。
今年1月,叔叔因侄女修建的圍墻和安裝的大門侵占了共同通道,影響出行,雙方糾紛一觸即發。富坪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接到當事人調解申請后,立即派3名調解員來到現場了解相關情況,及時調解,分析雙方矛盾焦點,初步作出調解方案。當事人雙方經過考慮,不同意調解人員的調解方案,調解不歡而散,第一次調解雙方沒有達成協議。
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按照永順縣矛盾糾紛化解“三二一”工作法,在2024年2月由社區人民調解員駐社區干部、社區書記、社區綜治專干組織第二次調解。調解首先按照雙方當事人圍繞如何化解糾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,其次調解員根據雙方意見綜合分析,提出建設性意見,雙方當事人在提出意見的過程中意見分歧越來越大,矛盾越來越激化。調解員為了防止事態擴大,不得不暫停調解,第二次調解在雙方激烈的爭吵中結束。調解結束后,叔叔回去在侄女的修建的大門中間將通行的道路用水泥磚切墻隔開,將通行的道路一分為二。侄女見后非常生氣,雙方發生過激行為,矛盾升級。
雙方的心情平靜一段時間后,由靈溪鎮片長、駐社區干部、社區書記、綜治專干組成調解小組進行第三次調解。雙方當事人雖已沒有過激行為,但態度強硬、寸步不讓,調解一時陷入僵局,無法進展。但調解員不灰心不氣餒,通過邀請老黨員、老干部、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想盡辦法,始終沒有解開叔侄倆心中的疙瘩。束手無策之際,社區調解委員會向靈溪鎮調解委員會移交該矛盾糾紛。
二次深入調解,鄉鎮干部顯身手。
靈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該案后,通過現場調查核實,由鎮黨委副書記、鎮調解委員會副主任組織平安建設、司法、社會事務、鎮執法隊、片區、社區等工作人員調解叔侄雙方通道糾紛。叔叔的意見為拆除與自己相鄰的圍墻,同意補償侄女一部分損失。侄女的意見為圍墻不能拆除,大門位置退一點。通過面對面、背靠背、再面對面調解,調解方案修修改改,雙方意見始終不能達成一致,調解再次不歡而散。為了切實化解矛盾,解決群眾所急、所需、所盼,鎮工作人員分別單獨給雙方當事人做思想引導工作,從開導思想到講清關系、分析現狀、宣傳法律、告知后果,采取了一次次心里“攻勢”,但效果不佳,雙方意見分歧還是很大。再組織調解時,侄女不愿參與,鄉鎮調解無法進行,將該糾紛移交至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。
一次聯合調解,各級干部齊發力。
永順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受理后,通過前期的現場了解,調查取證、個別座談等扎實工作后,決定由司法局牽頭,組織法院、公安、信訪、執法、靈溪鎮、社區等多單位對叔侄通道糾紛進行最后一次調解。在糾紛現場,雨時下時停,調解人員現場冒雨提出多套解決爭議方案,雙方分歧仍然很大,心中的結始終無法解開。即使如此,參與調解員沒有放棄,只要有一分可能,調解員便做百分努力。雨漸漸停了,雙方情緒也平穩了,調解員從叔侄關系、相鄰感情、生產生活便利程度等再次作出調解方案。附近群眾也熱心勸解,幫助一起做好雙方工作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雙方一致同意調解方案,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。
矛盾糾紛得以圓滿解決。分析得出,該糾紛是一起積怨較深的相鄰糾紛,通道上修建圍墻和大門只是糾紛的導火索,其主要的原因是雙方對彼此的心結沒有打開。通過多次多方多部門的參與,雙方最終作出讓步、達成一致。該起糾紛的化解,既是調解員不懈努力的結果,也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結晶,更是叔侄關系從頭開始的新起點。方法總比困難多,只要肯堅持,總有辦法解決。調解過程中,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也充分體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理念。
永順縣矛盾糾紛化解“三二一”工作法化解矛盾糾紛經過實踐檢驗是有效的,適合當地社情民情。今后的調解工作中將不斷貫穿矛盾糾紛化解“三二一”工作法,為調解工作定規矩,為社會治理保穩定,為人民群眾添和平,為社會秩序促和諧。
責編:李穎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